2018年3月26日上午,天工國際宣布正式啟動國內首條粉末冶金生產線建設,填補國內粉末冶金規劃化生產空白。丹陽市人民政府市長黃春年、鋼鐵研究總院黨委副書記劉偉鋼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姚正軍、天工國際董事局主席朱小坤、丹陽市委常委、丹北鎮黨委書記周東明、烏克蘭國家科學院莫利亞爾院士、奧地利因泰克公司鍊鋼澆注部總經理AlexanderScheriau、四川航空工業川西機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鄭革、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設計師劉新成出席啟動儀式,共同啟動天工國際粉末冶金項目。
天工國際副總經理、首席技術官廖俊介紹說,粉末冶金已經被業界公認為是一種綠色、可持續的製造技術,粉末冶金材料是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新材料,目前我國粉末冶金材料還處於研究室小範圍實驗階段,規模化生產處於空白,產品全部依賴由法國、奧地利、美國、日本等國進口,粉末冶金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成分均勻、組織偏析小,易實現更高產品合金化、材料強韌性好、幾何尺寸穩定、等向性能優等特點,與傳統生產工藝相比,粉末冶金材料生產將徹底摒棄傳統生產工藝能耗高、附加值低、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。可以說粉末冶金材料規模化生產是“綠色發展”的象徵,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體現,是天工探索新材料領域,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和高端應用領域的重要一步。
據介紹,天工立足粉末鋼錠、近凈成型、增材製造(包括低碳模具、不鏽鋼、3D打印)三個發展方向,開工建設國內首條規模化粉末冶金生產線。該產線總投資5億元,建設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,由制粉、篩分、包套和熱等靜壓四大工序配套組成,項目一期完成投資3.2億元,於2019年6月建成投產,形成銷售,屆時將實現年產2000噸粉末冶金產品的量。2020年天工將啟動粉末冶金二期建設,除了滿足國內工業製造對粉末冶金材料的需求外,瞄準國際粉末冶金材料應用領域,進軍國際新材料市場,實現從規模化到產業化的發展,比肩世界粉末冶金生產加工。
粉末冶金是以金屬粉末為基本原料,用成形-燒結製造金屬製品的一種新型金屬成形技術。天工啟動建設的粉末冶金材料生產線,除了生產傳統的材料外,將為近終型汽車、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不同行業粉末冶金製品提供高質量原材料支撐,促進轉型發展,實現由原來減材製造向增材製造(3D打印)的轉變,縮小我國與先進工業國家製造能力的差距,符合“中國製造2025”鼓勵發展的前沿關鍵技術。
